|
>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《我们周围的空气》主要知识点?2011/8/9
|
资料类型: |
教(学)案 |
文件大小: |
11.67
KB |
来 源: |
qiangdai收集 |
资料点评: |
|
下载条件: |
|
下载链接: |
下载
|
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《我们周围的空气》主要知识点
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一、空气的组成 1、原始大气的组成:以二氧化碳(CO2)、一氧化碳(CO)、甲烷(CH4)和氨气(NH3)等为主 2、绝色植物出现以后,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,氧气分别与一氧化碳、甲烷、氨气作用,使它们转化为二氧化碳、水和氮气(N2)。经过数十亿年的变迁,终于形成了现在地球上以氮气和氧气为主要成分的大气层。 3、现在,空气的成分(按体积分数计算)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水蒸气和杂质 78﹪ 21﹪ 0.94﹪ 0.03﹪ 0.03﹪ 4、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(教材P61):
实验原理:铜+氧气→氧化铜(注射器中的氧气被细铜丝团消耗) 实验中的几个问题: (1)为什么玻璃管中要装细铜丝团,而不是装一根粗铜丝?(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,加快反应) (2)实验中为什么要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?(使注射器中的空气都能尽快与细铜丝团接触,从而加快反应,使里面的氧气能尽快被消耗完) (3)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减少了约1/5,这说明了什么?(空气中氧气大约占了1/5的体积) (4)上述实验中,如果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差别较大,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?(实验结果不准确,可能是:装置漏气;加热的时间太短;细铜丝表面的杂质未除尽,影响了铜丝与氧气的反应)
|
|
|
|
* 声明:
本站所收录资料、评论属其个人行为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