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Q QQ:331225959
mail 短信:给管理员发短信
tel 电话:021-58757376
mt 手机:13806657938
首 页 必修(第一册) 必修(第二册) 物质结构与性质(新) 化学反应原理(新) 有机化学基础(新) 新课程高三复习 会考复习 竞赛辅导
  阶段考试题 高考模拟题 高考试题 竞赛试题 会考试题 归类试题 初中化学 中考试题 必修1  
  必修2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实验化学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旧人教版 化学论坛  

『返回论坛』
  化学论坛 精华区 | 返回论坛  
版主:admin,Gndd,equn,舒童,jdwj 发新贴 刷新   
    求助 (奖励点数:0点)
    主贴  发贴人:yinhc  2006/5/31 10:49:39  回复  编辑
    想下载资料
    2005高考试卷
     1楼  回复人:hgm  2006/6/1 10:04:58  回复  编辑
    上海 化学试卷
    本试卷分为第I卷(第1—4页)和第Ⅱ卷(第5—12页)两部分,全卷共12页。满分150分,考试时间120分钟。
    第I卷 (共66分)
    考生注意:
    1. 答第I卷前,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、准考证号、校验码,并用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。
    2. 第I卷(1—22小题),由机器阅卷,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,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铅笔涂黑。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约编号一一对应,不能错位。答案需要更改时,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,重新选择。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,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。
    3. 第Ⅱ卷第23题和第26题为分叉题,各分为A、B两题,考生可任选一题。若两题均做,一律按A题计分。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,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。
    相对原子质量:
    H—1 C—12 N—14 O—16 Na—23 Al—27 S—32 Ca—40 Fe—56
    一、 选择题(本题共10分),每小题2分,只有一个正确选项,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。
    1、下列化学名词正确的是( )
    A、三溴笨酚 B、烧碱 C、乙酸乙脂 D、石碳酸
    2、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( )
    A、乙烯的最简式C2H4 B、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
    C、四氯化碳的电子式Cl:C..Cl..Cl:Cl D、臭氧的分子式O3
    3、据报道,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,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( )
    A、N4是N2的同素异形体 B、N4是N2的同分异构体
    C、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:2 D、N4的摩尔质量是56g
    4、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,错误的是( )
    A、2NaCl(熔融) →通电 2Na + Cl2↑ B、MgO + H2 →△ Mg + H2O
    C、Fe3O4 + 4CO →高温 3Fe + 4CO2 D、2HgO →△ 2Hg + O2↑
    5、以下命题,违背化学变化规律的是( )
    A、石墨制成金刚石 B、煤加氢变成人造石油
    C、水变成汽油 D、干冰转化成原子晶体
    二、选择题(本题共36分),每小题3分,只有一个正确选项,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。
    6、设阿伏加德常数为NA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 )
    A、 常温常压下,11.2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
    B、 标准状况下,0.3mol二氧化硫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.3NA
    C、 常温下,2.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,失去的电子数为0.3NA
    D、 常温睛,1L 0.1mol/L MgCl2溶液中含Mg2+数为0.2NA
    7、已知三角锥形分子E和直线形分子G反应,生成两种直线形分子L和M(组成E、G、L、M分子的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10)如下图,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( )
    
    A、G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B、L是极性分子
    C、E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、M化学性质活泼
    8、浓硫酸和2mol/L的稀硫酸,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。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右图,分析a、b曲线变化的原因是( )
    A、a升华、b冷凝 B、a挥发、b吸水
    C、a蒸发、b潮解 D、a冷凝、b吸水
    9、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( )
    A、 定管洗净后经蒸馏水润洗,即可注入标准液进行滴定
    B、 璃导管蘸水后,边旋转边向橡皮管中插入
    C、 热坩埚中的硫酸铜晶体,失水后须在干燥器中冷却,再称量
    D、 璃棒蘸取溶液滴到放在表面皿上的pH试纸上
    10、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,正确的是( )
    A、铜是阳极,铜片上有气泡产生
    B、铜片质量逐渐减少
    C、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
    D、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
    11、苏丹红是很多国家禁止用于食品生产的合成色素。结构简式如右图。关于苏丹红说法错误的是( )
    A、分子中含一个苯环和一个萘环
    B、属于芳香烃
    C、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
    D、能溶于苯
    12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( )
    A、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
    B、分子晶体的状态变化,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
    C、金属晶体通常具有导电、导热和良好的延展性
    D、离子晶体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
    13、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( )
    A、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CO32- + 2H+ → CO2↑ + H2O
    B、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 S2- + 2H+ → H2S↑
    C、苯酚钠溶于醋酸溶液 C6H5O- + CH3COOH → C6H5OH + CH3COO-
    D、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 Fe2+ + Cl2 → Fe3+ + 2Cl-
    14、叠氮酸(HN3)与醋酸酸性相似,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( )
    A、HN3水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顺序为:c(HN3)>c(H+)>c(N3¯)>c(OH¯)
    B、HN3与NH3作用生成的叠氮酸铵是共价化合物
    C、NaN3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:c(Na+)>c(N3¯) >c(OH¯)>c(H+)
    D、N3¯与CO2含相等电子数
    15、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( )
    A、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,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,溶液变浑浊,一定有CO32¯
    B、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,再加盐酸,沉淀不消失,一定有SO42¯
    C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,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,一定有NH4+
    D、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,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,一定有Ba2+
    16、欲使0.1mol/L的NaHCO3溶液中c(H+)、c(CO32¯)、c(HCO3¯)都减少,其方法是( )
    A、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、加入氢氧化钠固体
    C、通入氯化氢气体 D、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
    17、某500mL溶液中含0.1molFe2+、0.2molFe3+,加入0.2mol铁粉,待Fe3+完全还原后,溶液中Fe2+的物质的量浓度为(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)( )
    A、0.4mol/L B、0.6mol/L C、0.8mol/L D、1.0mol/L
    三、选择题(本题共20分),每小题4分,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。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,多选不给分;有两个正确选项的,选对一个给2分,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,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。
    18、下列离子中,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( )
    A、D3O+ B、Li+ C、OD¯ D、OH¯
    19、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,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,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( )
    
    20、水蒸气中常含有部分(H2O)2,要确定(H2O)2的存在,可采用的方法是( )
    A、1L水蒸气冷凝后与足量金属钠反应,测产生氢气的体积
    B、1L水蒸气通过浓硫酸后,测浓硫酸增重的质量
    C、该水蒸气冷凝后,测水的pH
    D、该水蒸气冷凝后,测氢氧原子比
    21、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(如图装置),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( )
    A、 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
    B、 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
    C、 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
    D、 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
    22、含8.0g NaOH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H2S后,将得到的溶液小心蒸干,称得无水物7.9g,则该无水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( )
    A、Na2S B、NaHS
    C、Na2S和NaHS D、NaOH和NaHS
    
    上海 化学试卷
    本试卷分为第I卷(第1—4页)和第Ⅱ卷(第5—12页)两部分,全卷共12页。满分150分,考试时间120分钟。
    第II卷 (共84分)
    考生注意:
    1. 答第Ⅱ卷前,考生务必将姓名、准考证号、校验码等填写清楚。
    2. 第Ⅱ卷从第23题到第31题,考生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。
    四、(本题共24分)
    考生注意:23题为分叉题,分A、B两题,考生可任选一题。若两题均做,一律按A题计分。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,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。
    23、(A)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(1)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画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。
    (2)根据NaH的存在,有人提议可反氢元素放在VIIA族,那么根据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,又可反氢元素放在周期表中的 族。
    (3)现有甲、乙两种元素,甲元素原子核外3p亚层上有5个电子,乙元素的焰色反应显黄色。
    ① 用元素符号将甲、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位置。
    ② 甲元素与硫元素相比较,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(填名称),
    写出可以验证该结论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
    23、(B)
    (1)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
    (a) A (b) B
    (c) C (d) D
    (2)有人认为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不是IVA族的碳元素,而是另一种短周期元素,请你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这一元素是 。
    (3)现有甲、乙两种短周期元素,室温下,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,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,乙元素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。
    ① 用元素符号将甲、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。
    ② 甲、乙两元素相比较,金属性较强的是 (填名称),可以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是 。
    (a)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
    (b)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
    (c)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,并滴入酚酞溶液
    (d)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
    24、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:
    O2、H2CrO4、Cr(OH)2、H2O、H2O2
    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:H2O2→ O2
    (1)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。
    (2)该反应中,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 → 。
    (3)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,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
     。
    (4)如反应转移了0.3mol电子,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。
    25、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,加入0.8mol的H2和0.6mol的I2,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:
    H2(g) + I2(g) ⇌ 2HI(g) + Q (Q>0)
    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:
    (1)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。
    (2)根据图1数据,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,平均速率v(HI)为 。
    (3)反应达到平衡后,第8分钟时:
     ①若升高温度,化学平衡常数K (填写增大、减小或不变)
     HI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(用图2中a-c的编号回答)
     ②若加入I2,H2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,(用图2中d-f的编号回答)
    (4)反应达到平衡后,第8分钟时,若反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,请在图3中画出8分钟后HI浓度的变化情况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五、(本题共24分)
    考生注意:26题为分叉题,分为A、B两题,考生可任选一题。若两题均做,一律按A题计分。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,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。
    26、(A)我国化学侯德榜(右图)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,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:
    (1) 上述生产纯碱的方法称 ,副产品的一种用途为 。
    (2) 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。
    (3) 写出上述流程中X物质的分子式 。
    (4) 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%提高到90%以上,主要是设计了 (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)的循环。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 。
    (5)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,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,再滴加 。
    (6) 向母液中通氨气,加入细小食盐颗粒,冷却析出副产品,通氨气的作用有 。
    (a) 增大NH4+的浓度,使NH4Cl更多地析出 (b) 使NaHCO3更多地析出
    (c) 使NaHCO3转化为Na2CO3,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
    26、(B)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右图装置制取溴苯。
    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 ,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(A下端活塞关闭)中。
    (1) 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
    
    (2) 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。
    (3) 实验结束时,打开A下端的活塞,让反应液流入B中,充分振荡,目的是 ,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。
    (4) 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 。
    (5) 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,而不是加成反应,可向试管D中加入AgNO3溶液,若产生淡黄色沉淀,则能证明。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 ,现象是 。
    27、硫酸铁(PFS)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,广泛用于水的处理。用铁的氧化物为原料来制取聚合硫酸猴,为控制水解时Fe3+的浓度,防止生成氢氧化铁沉淀,原料中的Fe3+必须先还原为Fe2+。实验步骤如下:
    (1)用98%的硫酸配制28%的硫酸,所需的玻璃仪器除量筒外,还有 。
     (a) 容量瓶 (b) 烧杯 (c) 烧瓶
    (2)步骤II取样分析溶液中的Fe2+、Fe3+的含量,目的是 。
     (a) 控制溶液中Fe2+与Fe3+含量比 (b) 确定下一步还原所需铁的量
    (c) 确定氧化Fe2+所需NaClO3的量 (d) 确保铁的氧化物酸溶完全
    (3)用NaClO3氧化时反应方程式如下:
     6FeSO4 + NaClO3 + 3H2SO4 → 3Fe2(SO4)3 + NaCl + 3H2O
    若改用HNO3氧化,则反应方程式如下
     6FeSO4 + 2HNO3 + 3H2SO4 → 3Fe2(SO4)3 + NO↑ + 4H2O
    已知1mol HNO3价格0.16元、1mol NaClO3价格0.45元,评价用HNO3代替NaClO3作氧化剂的得弊,利是 ,弊是 。
    聚合硫酸铁溶液中SO42¯与Fe3+物质的量之比不是3:2。根据下列供选择的试剂和基本操作,测定聚合硫酸铁产品溶液中SO42¯与Fe3+物质的量之比。
    (4)测定时所需的试剂 。
     (a) NaOH (b) FeSO4 (c) BaCl2 (d) NaClO3
    (5)需要测定 和 的质量(填写化合物的化学式)。
    (6)选出测定过程中所需的基本操作 (按操作先后顺序列出)。
     (a) 萃取、分液 (b) 过滤、洗涤 (c) 蒸发、结晶
     (d) 冷却、称量 (e)烘干或灼烧
    六、(本题共20分)
    28、某些废旧塑料可采用下列方法处理:将废塑料隔绝空气加强热,使其变成有用的物质,实验装置如右图。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加热聚丙烯废塑料得到的产物如右表:
    产物 氢气 甲烷 乙烯 丙烯 苯 甲苯 碳
    质量分数(%) 12 24 12 16 20 10 6
    
    (1)试管A中残余物有多种用途,如下列转化就可可制取高聚物聚乙炔。
    
     A中残留物→①电石→②乙炔→③聚乙炔
    写出反应②~③的化学方程式 、 。
    (2)试管B收集到的产品中,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,其一氯代物有 种。
    (3)锥形瓶C中观察到的现象 。
    经溴水充分吸收,剩余气体经干燥后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。
    (4)写出C中逸出的气体在工业上的两种用途 、 。
    29、酚是重要的化式原料,通过下列流程可合成阿司匹林、香料和一些高分子化合物。
    已知:
     | OH + CH3CCH3C OOO →H+ CH3C —OO— + CH3COOH
    (1)写出C的结构简式 。
    (2)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。
    (3)写出G的结构简式 。
    (4)写出反应⑧的化学方程式 。
    (5)写出反应类型:④ ⑦ 。
    (6)下列可检验阿司匹林样品中混有水杨酸的试剂是 。
     (a) 三氯化铁溶液 (b) 碳酸氢钠溶液 (c)石蕊试液
    
    七、(本题共16分)
    30、过氧化钙是一种安全无毒的物质,带有数量不等的结晶水,通常还含有部分CaO。
    (1)称取0.542g过氧化钙样品,灼热时发生如下反应:
     2CaO2•XH2O →△ 2CaO + O2↑ + 2XH2O,得到的O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67.2mL,该样品中CaO2的物质的量为 。
    
    (2)另取同一样品0.542g,溶于适量的稀盐酸中,然后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,将溶液中Ca2+全部转化为CaCO3沉淀,得到干燥的CaCO3 0.70g。
    ① 试计算样品中CaO的质量。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② 试计算样品中CaO2•XH2O的X值。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31、 酸工业生产中的尾气可用纯碱溶液吸收,有关的化学反应为:
     2NO2 + Na2CO3 → NaNO3 + NaNO3 + CO2↑ ①
     NO + NO2 + Na2CO3 → 2NaNO2 + CO2↑ ②
    (1)根据反应①,每产生22.4L(标准状况下)CO2,吸收液质量将增加 g。
    
    (2)配制1000g质量分数为21.2%的纯碱吸收液,需Na2CO3•10H2O多少克?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(3)现有1000g质量分数为21.2%的纯碱吸收液,吸收硝酸工业尾气,每产生22.4L(标准状况)CO2时,吸收液质量就增加44g。
     ① 计算吸收液中NaNO2和NaNO3物质的量之比。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② 1000g质量分数为21.2%的纯碱在20℃经充分吸收硝酸工业尾气后,蒸发掉688g水,冷却到0℃,最多可析出NaNO2多少克?(0℃时,NaNO2的溶解度为71.2g/100g水)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2005年上海市高考化学试题参考答案
    一、选择题(本题共10分,每小题2分)
     1、B 2、D 3、A 4、B 5、C
    二、选择题(本题共36分,每小题3分)
     6、C 7、D 8、B 9、A 10、D 11、B
     12、A 13、C 14、B 15、C 16、D 17、C
    三、选择题(本题共20分,每小题4分)
     18、D 19、BD 20、AB 21、CD 22、A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23、(A)(本题共8分)
    (1)右表中
    (2)IVA
    (3)① 右表中
     ② 氯
    H2S + Cl2 → 2HCl + S↓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23、(B)(本题共8分)
    (1)b
    (2)H
    (3)① 右表中
     ② 镁
     b、c
    
    24、(本题共8分)
    (1)H2O2
    (2)H2CrO4 Cr(OH)3
    (3)2H2CrO4 + 3H2O2↓ | 6e → 2Cr(OH)3 + 2O2↑ + 2H2O
    (4)3.36L
    
    25、(本题共8分)
    (1)K = c2(HI)c(H2)•c(I2)
    (2)0.167mol/L•min
    (3)① 减小 c
    ② f
    (4)见右图
    
    26(A)(本题共12分)
    (1) 联合制碱法或侯德榜制碱法
    化肥或电解液或焊药等(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)
    (2) NH3 + CO2 + H2O + NaCl → NH4Cl + NaHCO3↓
    或 NH3 + CO2 + H2O → NH4HCO3 NH4HCO3 + NaCl → NaHCO3↓ + NH4Cl
    (3) CO2
    (4) I 过滤
    (5) 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
    (6) a、c
    
    26(B)(本题共12分)
    (1) C6H6 + Br2 →Fe C6H5Br + HBr↑
    (2) 反应液微沸 有红棕色气体充满A容器
    (3) 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
    Br2 + 2NaOH → NaBr + NaBrO + H2O
    或 2Br2 + 6NaOH → 5NaBr + NaBrO3 + 3H2O
    (4) 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
    (5) 石蕊试液,溶液变红色 (其他合理答案都给分)
    
    27、(本题共12分)
    (1)b
    (2)b、c
    (3)利:原料成本较低 弊:产生气体对大气有污染
    (4)a、c
    (5)Fe2O3、BaSO4
    (6)b、e、d
    
    28、(本题共8分)
    (1)CaC2 + 2H2O → Ca(OH)2 + C2H2↑ nHC≡CH → —[HC=CH—]n
    (2)4
    (3)棕黄色溶液变无色或褪色 4.8
    (4)合成氨原料,作燃料或有机化工原料(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)
    
    29、(本题共12分)
    (1)
    (2)
    (3)
    (4)
    (5)加成反应、消去反应
    (6)a
    
    30、(本题共5分)
    (1)0.006mol
    (2)① n(CaO2) = 0.006mol n(Ca2+) = 0.007mol m(CaO) = 0.056g
     ② n(H2O) = 0.003mol X = 1/2
    
    31、(本题共11分)
    (1)48
    (2)m(Na2CO3•10H2O) = 572g
    (3)
     ① 2NO2 + Na2CO3 → NaNO2 + NaNO3 + CO2↑ △m = 48g
     NO + NO2 + Na2CO3 → 2NaNO2 + CO2↑ △m = 32g
     设由NO2与纯碱反应产生的CO2为amol
     由NO和NO2与纯碱反应产生的CO2为bmol
     a + b =148a + 32b = 44 a = 0.75molb = 0.25mol
     或
     n(NaNO2):n(NaNO3) = 5:3
     ②设生成的n(NaNO2)为5x mol,n(NaNO3)为3x mol
     据Na+守恒:5x + 3x = 4 x = 0.5
     m(NaNO2) = 172.5g,m(H2O)余 = 1000×78.8% - 688 = 100g
     析出:m(NaNO2)(最大)=172.5 – 71.2 = 101.3g
    
    
回退前一页  刷新  返回坛首页  回到顶部  

 *  注意: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在发言,请先登录注册成为会员。 奖励点数剩余0点未使用。

QQ:331225959 手机:13806657938
邮箱:root@e-huaxue.com 电话:021-58757376
©中学化学资料网 版权所有,保留所有权利。 浙ICP备0905075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