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Q QQ:331225959
mail 短信:给管理员发短信
tel 电话:021-58757376
mt 手机:13806657938
首 页 必修(第一册) 必修(第二册) 物质结构与性质(新) 化学反应原理(新) 有机化学基础(新) 新课程高三复习 会考复习 竞赛辅导
  阶段考试题 高考模拟题 高考试题 竞赛试题 会考试题 归类试题 初中化学 中考试题 必修1  
  必修2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实验化学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旧人教版 化学论坛  

『返回论坛』
  化学论坛 精华区 | 返回论坛  
版主:admin,Gndd,equn,舒童,jdwj 发新贴 刷新   
    化学中的似是而非——不当之处敬请指出 (奖励点数:0点)
    主贴  发贴人:okxzf  2005/10/9 18:24:52  回复  编辑
    化学中的似是而非
    1、羟基就是氢氧根
    看上去都是OH组成的一个整体,其实,羟基是一个基团,它只是物质结构的一部分,不会电离出来。而氢氧根是一个原子团,是一个阴离子,它或强或弱都能电离出来。所以,羟基不等于氢氧根。
    例如:C2H5OH中的OH是羟基,不会电离出来;硫酸中有两个OH也是羟基,众所周知,硫酸不可能电离出OH-的。而在NaOH、Mg(OH)2、Fe(OH)3、Cu2(OH)2CO3中的OH就是离子,能电离出来,因此这里叫氢氧根。
    2、Fe3+离子是黄色的
    众所周知,FeCl3溶液是黄色的,但是不是意味着Fe3+就是黄色的呢?不是。Fe3+对应的碱Fe(OH)3是弱碱,它和强酸根离子结合成的盐类将会水解产生红棕色的Fe(OH)3。因此浓的FeCl3溶液是红棕色的,一般浓度就显黄色,归根结底就是水解生成的Fe(OH)3导致的。真正Fe3+离子是淡紫色的而不是黄色的。将Fe3+溶液加入过量的酸来抑制水解,黄色将褪去。
    3、AgOH遇水分解
    我发现不少人都这么说,其实看溶解性表中AgOH一格为“—”就认为是遇水分解,其实不是的。而是AgOH的热稳定性极差,室温就能分解,所以在复分解时得到AgOH后就马上分解,因而AgOH常温下不存在。和水是没有关系的。如果在低温下进行这个操作,是可以得到AgOH这个白色沉淀的。
    4、多元含氧酸具体是几元酸看酸中H的个数。
    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+,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,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。如亚磷酸(H3PO3),看上去它有三个H,好像是三元酸,但是它的结构中,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,而不构成羟基。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。因此H3PO3是二元酸。当然,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,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。
    5、酸式盐溶液呈酸性
    表面上看,“酸”式盐溶液当然呈酸性啦,其实不然。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,要分情况讨论。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,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+,而且阴离子不水解,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。而弱酸的酸式盐,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+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。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(如NaHCO3),则溶液呈碱性;反过来,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+的能力较强(如NaH2PO4),则溶液呈酸性。
    6、H2SO4有强氧化性
    就这么说就不对,只要在前边加一个“浓”字就对了。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,它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,H2SO4中的S+6易得到电子,所以它有强氧化性。而稀H2SO4(或SO42-)的氧化性几乎没有(连H2S也氧化不了),比H2SO3(或SO32-)的氧化性还弱得多。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价态的强,和HClO与HClO4的酸性强弱比较一样。所以说H2SO4有强氧化性时必须严谨,前面加上“浓”字。
    7、盐酸是氯化氢的俗称
    看上去,两者的化学式都相同,可能会产生误会,盐酸就是氯化氢的俗称。其实盐酸是混合物,是氯化氢和水的混合物;而氯化氢是纯净物,两者根本不同的。氯化氢溶于水叫做氢氯酸,氢氯酸的俗称就是盐酸了。
    8、易溶于水的碱都是强碱,难溶于水的碱都是弱碱
    从常见的强碱NaOH、KOH、Ca(OH)2和常见的弱碱Fe(OH)3、Cu(OH)2来看,似乎易溶于水的碱都是强碱,难溶于水的碱都是弱碱。其实碱的碱性强弱和溶解度无关,其中,易溶于水的碱可别忘了氨水,氨水也是一弱碱。难溶于水的也不一定是弱碱,学过高一元素周期率这一节的都知道,镁和热水反应后滴酚酞变红的,证明Mg(OH)2不是弱碱,而是中强碱,但Mg(OH)2是难溶的。还有AgOH,看Ag的金属活动性这么弱,想必AgOH一定为很弱的碱。其实不然,通过测定AgNO3溶液的pH值近中性,也可得知AgOH也是一中强碱。
    9、写离子方程式时,强电解质一定拆,弱电解质一定不拆
    在水溶液中,的确,强电解质(难溶的除外)在水中完全电离,所以肯定拆;而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,因此不拆。但是在非水溶液中进行时,或反应体系中水很少时,那就要看情况了。在固相反应时,无论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,无论这反应的实质是否离子交换实现的,都不能拆。如:2NH4Cl+Ca(OH)2=△=CaCl2+2NH3↑+2H2O,这条方程式全部都不能拆,因此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。有的方程式要看具体的反应实质,如浓H2SO4和Cu反应,尽管浓H2SO4的浓度为98%,还有少量水,有部分分子还可以完全电离成H+和SO42-,但是这条反应主要利用了浓H2SO4的强氧化性,能体现强氧化性的是H2SO4分子,所以实质上参加反应的是H2SO4分子,所以这条反应中H2SO4不能拆。同样,生成的CuSO4因水很少,也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,所以也不能拆。弱电解质也有拆的时候,因为弱电解质只是相对于水是弱而以,在其他某些溶剂中,也许它就变成了强电解质。如CH3COOH在水中为弱电解质,但在液氨中却为强电解质。在液氨做溶剂时,CH3COOH参加的离子反应,CH3COOH就可以拆。
    10、王水能溶解金是因为有比浓硝酸更强的氧化性
    旧的说法就是,浓硝酸和浓盐酸反应生成了NOCl和Cl2能氧化金。现在研究表明,王水之所以溶解金,是因为浓盐酸中存在高浓度的Cl-,能Au配位生成[AuCl4]-从而降低了Au的电极电势,提高了Au的还原性,使得Au能被浓硝酸所氧化。所以,王水能溶解金不是因为王水的氧化性强,而是它能提高金的还原性。
    11、阴离子中含有H的无机盐必然不是正盐
    一般来看,含有H的都是酸式盐(如NaHCO3、NaH2PO4等)或碱式盐(如Mg(OH)Cl、Cu2(OH)2CO3)等。正盐是酸碱完全中和的,一般情况下不会再含有H元素。但是,这是对于阴离子相对应的酸中的H全部是羟基里的H才成立。酸中只有羟基里的H才能电离出来,电离出几个H表现出几元酸。而对于一些酸中有非羟基的H的,它就不能电离出来,即使酸碱完全中和了,盐中还是保留着这个H。如H3PO3,有一个H是和中心原子P直接相连的,所以它只是二元酸,剩下的一个氢不能电离出来。Na2HPO3就是它的正盐而不是酸式盐了。
    12、铝、铁等不与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反应
    课本这么说,铝、铁等放到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中,会被钝化,从而不能继续反应。这的确是,没有错。但是总的来说完全不反应就不对了。因为本身钝化的过程就是浓硫酸或浓硝酸跟这么金属反应,只是产物是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了继续反应而已。
    1、干冰是固态CO2的俗称,它并非是固态的水——冰;因为当它挥发变成气态的CO2时,没留下任何“湿”的痕迹,外表又似冰,故把它叫做“冰”。
    2、“白铅”是锌而不是铅。因其断面银白,硬度与铅相仿所致。
    3、“黑金”是铅的误称,因其断面灰黑且具金属光泽所致,并不是金。
    4、“银粉”是铝粉,因其粉末为银白色误称。
    5、“金粉”是铜锌合金粉末的误称,因其合金有金黄色金属光泽所误。
    6、“石炭酸”并非是酸,它是有机物苯酚的俗称,因它最早从煤焦油中提取又有酸性而得名。
    7、“水银”不是银是汞,因其常温下呈液态且为银白色而得名。
    8、过磷酸钙是Ca(H2PO4)2和CaSO4混合物的商品名称,其各化合物结构中并无过氧键。
    9、纯碱Na2CO3是盐而非碱,因其水解,溶液呈碱性且水解产物中有NaOH而得名纯碱。
    10、铅糖并非糖,因其有甜味而得名,它有毒,不可食用,其化学名称叫醋酸铅。
    1l、甘油不是油,是多元醇(丙三醇),因其无色、粘稠、有甜味,外观似油而得名。
    12、水玻璃并不是玻璃,而是Na2SiO3水溶液的俗名,因其无色粘稠,既有粘性(矿物胶)又不能燃烧、不受腐蚀而得名。
    13、发烟硫酸并不发烟,而是形成的酸雾。(SO3吸收水分形成的小液滴)。
    14、不锈钢不是绝对不生锈,它也能因盐酸等强酸腐蚀而“生锈’。
    15、酚醛树脂不是酯,而是由苯酚跟甲醛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(一种俗称电木的塑料)。
    16、王水不是水,而是由浓盐酸跟浓硝酸以3:1的体积比混合的一种能氧化金、铂的强氧化剂。
    17、芳香族化合物并不都有芳香味。因其最早大多是从香精油、香树脂及其它具有香味的物质中发现而得名的。这种以气味作为分类依据是不科学的。其实,就性质而言,凡属芳香族化合物的物质大多无香味。
    18、有甜味的并非都属糖,如糖精,是一种食品添加剂,因其甜度远远大于糖类中的单糖而得名;其化学名称是邻磺酰苯酰亚胺。糖类并非都有甜味,如纤维素、淀粉等。
    19、铝与强碱溶液反应置换出的是H2O中的H2;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是2Na2O2+H2O=4NaOH+O2,应为 2Na2O2+4H2O=4NaOH+2H2O+O2,还原产物应是生成物中的水。
    20、甘汞不是汞,而是Hg2Cl2。
    21、王铜不是铜,而是GuCl2·3Cu(OH)2。
    22、臭碱不是碱,而是Na2S·9H2O,因其水溶液显碱性(水解)且有H2S生成而得名。
    23、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,再加稀HCI,沉淀不溶解,此溶液中不一定含SO42-,也可能含有Ag+,若加入 Ba(NO3)2溶液,产生白色沉淀,再加稀HNO3,沉淀不溶解,此溶液中了一定含有SO42-,也可能含有SO32-。
    24、某气体遇NH3有白烟产生,并不一定是HCl,可能是HNO3蒸气或Cl2。
    25、电石并不产生电,因其在电炉内高温至2500℃左右时由C和CaO合成而得名。
    26、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,石灰水变浑浊,该气体不一定为CO2,可能为SO2。
    27.糖精不是糖,也不是从糖里提炼出来的,而是从又黑又臭又粘的煤焦油中选提炼出甲苯,再以甲苯为主要原料制成的。
    28.糯米纸不是以糯米做成的纸,而是用淀粉加上50%的明胶和很少的卵磷脂所制成的一种薄膜,呈白色半透明状,可以食用,常用于糖果等食品的内包装。
    29.火石打火机所用的火石并非石头,而是铁、铈和镧的合金。
    30.铅笔铅笔芯不是用铅做的,而是石墨加粘土制成的。
    31.石棉不是棉,它是一种由镁、铁、钙等组成的硅酸盐,其特点是耐高温,不怕火烧。
    
     1楼  回复人:zyb952  2005/10/10 8:32:57  回复  编辑
    谢谢楼主
     2楼  回复人:okxzf  2005/10/10 17:10:09  回复  编辑
    看清了,你要谢,就应谢我——okxzf
     3楼  回复人:whisky  2005/10/10 21:13:40  回复  编辑
    不错
    
     4楼  回复人:678910  2005/10/28 16:23:49  回复  编辑
    我是新手,认为这篇文章很好,不知怎么才能复制下来?谢谢!
     5楼  回复人:cq7388  2005/11/18 11:27:30  回复  编辑
    不错
     6楼  回复人:dengfuzhun  2005/11/21 23:38:17  回复  编辑
    ==回复主贴==>>总结得很全面,中学化学教学中会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。
回退前一页  刷新  返回坛首页  回到顶部  

 *  注意: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在发言,请先登录注册成为会员。 奖励点数剩余0点未使用。

QQ:331225959 手机:13806657938
邮箱:root@e-huaxue.com 电话:021-58757376
©中学化学资料网 版权所有,保留所有权利。 浙ICP备0905075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