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Q QQ:331225959
mail 短信:给管理员发短信
tel 电话:021-58757376
mt 手机:13806657938
首 页 必修(第一册) 必修(第二册) 物质结构与性质(新) 化学反应原理(新) 有机化学基础(新) 新课程高三复习 会考复习 竞赛辅导
  阶段考试题 高考模拟题 高考试题 竞赛试题 会考试题 归类试题 初中化学 中考试题 必修1  
  必修2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实验化学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旧人教版 化学论坛  

『返回论坛』
  化学论坛 精华区 | 返回论坛  
版主:admin,Gndd,equn,舒童,jdwj 发新贴 刷新   
    从全国卷三27题看应试技巧与科学精神的冲突 (奖励点数:0点)
    主贴  发贴人:fachenjie  2005/9/20 21:13:26  回复  编辑
    从全国卷三27题看应试技巧与科学精神的冲突
    题目与答案:
    27.(20分)有6瓶白色固体试剂,分别是氧化钡、氢氧化钠、硫酸钠、硫酸铵、无水硫酸铜、碳酸钠,现只提供蒸馏水,通过下面的实验步骤即可签别它们。请填写下列空白:
     (1)各取适量固体试剂分别加入6支试和中,加入适量蒸馏水,振荡试管,观察到的现
     象是 6种固体全部溶解,5支试管中得到无色溶液,1支试管中得到蓝色溶液,
     被检出的物质的化学式(分子式)是CuSO4 。
     (2)分别取未检出的溶液,往其中加入上述已检出的溶液,观察到的现象和相应的离子
    方程式是1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a2++SO BaSO4↓;↓
    2支试管中有蓝色沉生成Cu2++2OH- Cu(OH)2 ;Cu2++CO CuCO3↓;
    被检出的物质的化学式(分子式)是BaCl2;
     (3)鉴别余下未检出物质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是(i)分别取(2)中能产生蓝色沉淀的两种溶液,向其中加入BaCl2溶液,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2CO3溶液,无沉淀生成的是NaOH溶液。
    (ii)分别取少量未检出的溶液,往其中加入NaOH溶液,无明显现象的是Na2SO4溶液,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(NH4)2SO4溶液
    质疑:
    硫酸铜与碳酸钠的双水解能产生蓝色沉淀和无色气体,那么第二步碳酸钠和硫酸铜就已经区别出来了,已经无多作两步的必要。(实验证明:若往碳酸钠中滴加硫酸铜明显有CO2生成,但不是大量;往硫酸铜中滴加碳酸钠则开始没有CO2生成,直到硫酸铜溶液过量方有。)
    应试技巧:
    顺应题目的设问方式,“充分理解题意”,不要过分深究,即可求得答案。(评卷时按双水解思路解,不能得分!)
    再质疑:为了解题必须抛弃实是求是的科学精神?如果说命题有缺陷是始料未及的话,哪么评卷中对视野更开阔,更符合实际的解法不予赋分又是怎样的一种教育思想?是的,按双水解思路解题确实不够理解题意!可是考试时唯题是从,工作中唯上是从的人在中国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太多了!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!经过这样的高考洗礼,必定又多几个顺民。
    请大家提供高考中类似的例子。谢谢!
    
    下载点数+2
    下载点数+2
     1楼  回复人:yxzhwjl  2005/9/22 13:18:25  回复  编辑
    (03年全国高考理综)31.(13分)A、B、C是短周期ⅠA和ⅡA族元素的碳酸盐,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、mB、mC,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,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A(HCl)、nB(HCl)、nC(HCl)
     已知:mA=mB+mC,nA(HCl)=nB(HCl)+nC(HCl) 请填空:
     (1)写出短周期ⅠA和ⅡA族元素形成的所有碳酸盐的名称: 。
     (2)若以MA、MB和MC分别表示A、B、C的相对分子质量,试写出MA、MB和MC三者的相互关系式 。
     (3)A的正确选择有 种,其化学式为: 。
     (4)若A和B为ⅡA族元素的碳酸盐,C为ⅠA族元素的碳酸盐,则A、B、C的化学式依次是 ,mB:mC=1: 。(保留2位小数)
    相信大家都还记得这道题目,众所周知碳酸盐应该包括酸式盐(甚至碱式盐),而这道题目只从正盐的角度分析!很多考生由于考虑的周全反而无法下手,费尽脑力和时间反而得不出正确答案!这种思考角度难道有错吗,以后我们怎么教!!还不是"专家"答案说了算!!!1唉1!!什么都别说了
    
回退前一页  刷新  返回坛首页  回到顶部  

 *  注意: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在发言,请先登录注册成为会员。 奖励点数剩余0点未使用。

QQ:331225959 手机:13806657938
邮箱:root@e-huaxue.com 电话:021-58757376
©中学化学资料网 版权所有,保留所有权利。 浙ICP备09050752号